2025年7月9日

由iOmics Lifesciences、Withings及Be All Concepts共同推動

 

iOmics Lifesciences、Withings及Be All Concepts昨日宣布推出「精準健康管理–動態監測」方案,致力為香港人帶來嶄新的個人化健康管理體驗,從「被動治療」邁向「主動預防」,透過數據掌握自身健康風險,實現預防勝於治療的現代醫學理念。

 

近年來,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症等危疾年輕化趨勢日益嚴重,傳統「有病才看醫生」的模式已難以應對現代健康挑戰。「精準健康管理–動態監測」方案結合多組學 (Multi-Omics)分析、AI人工智能演算法與實時健康數據,為個人及群體提供以科學為本、個人化的健康管理建議,從根本降低慢性病風險。

 

實時健康監測是「精準健康管理–動態監測」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方案將iOmics先進的多組學技術(可於疾病發病前3至5年預測潛在風險)與法國醫療健康領先企業Withings獲得FDA/CE認證的遠程健康監測(WRPM)設備結合。這些醫療級設備可連接至符合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DPR)的雲端平台,提供專業的24小時居家健康監控與臨床跟進服務。結合iOmics的AI平台,方案可根據Withings設備所提供的連續生理數據,自動提供個人化健康風險提示及預防策略,建立香港首個可主動阻截疾病發展的精準健康管理系統。

 

第一步:多組學檢測精準解讀身體預警訊號

iOmics嚴格採用醫學級全基因組測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作為唯一技術標準,覆蓋人體完整30億個DNA位點。同時整合蛋白質、代謝物等全方位生物數據,能提前5-10年預測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慢性病風險,為每位用家打造獨一無二的『個人健康手冊』。

第二步:以Withings RPM(WRPM)建立個人化監測

Withings的醫療級設備提供實時數據,三分鐘內完成家居監測,無需奔波。範疇涵括心血管健康、糖尿病與肥胖、精神壓力及運動。實時數據能應用於制訂健康計劃、早期風險識別、個人化預防策略、人口健康及家庭風險規劃等。

 

「精準健康管理動態監測」

「精準健康管理動態監測」方案能精準地提供個性化健康檔案,滿足82.9% (慢病共治計劃調查)健康洞察需求,預防心血管病、糖尿病(一成人受影響)及癌症(佔整體死亡率三成)方案能達到真正預防的功能,早期發現風險,降低CVD(心血管疾病)T2D (2類糖尿病)及心理健康負擔,為長壽人口提升生活質量。

 

專家見解

隨著人工智能和數據科技的進步,健康管理將由傳統的被動治療轉向以預測和預防為核心,強調個人化和持續監控。隨著人口老齡化,全方位的生物信息學,包括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將變得極其重要。這些技術的結合將使我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本質,從而開發出更有效的預防方法。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我們有機會通過科技改變醫療保健的面貌。 我們期待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併為全球的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 遺傳學研究先驅林德深醫生

我們通過結合多組學技術與AI分析,將能夠精準解碼疾病的前期狀態,在臨床症狀出現前識別健康風險。但這也只是精準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今天很榮幸與Withings以及Be All Concepts合作,共同建立一個結合『檢測+監控+服務』的完整網絡,為香港人提供科學且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這是推動香港健康轉型的重要一步。」 —— iOmics Lifesciences行政總裁李宗極先生

 

Withings致力於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智能健康生態系統,今次很高興能與iOmics LifesciencesBe All Concepts合作,透過WRPM方案能夠讓專業的醫護人員在我們符合歐盟GDPR醫療雲端平台及醫療級設備,使香港用戶能夠更全面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實現真正的預防性健康管理。」 —— Withings亞洲區總經理余冠恒先生

「我們的跨界別合作回應了香港社會對慢性看預防和健康促進的迫切需求透過, 科技與專業服務的結合,推動健康生活普及健康數據自主化,打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未來,為老齡化社會和每個人帶來終身醫療的革新!」 —— Be All Concepts共同創辦人陳明楷先生

「預防勝於治療是慢性疾病的未來管理方向,透過先進的在家儀器精準測量身體數據,再配合醫學級全基因檢測,以達至提早發現高風險人士 ; 再配合AI的輔助,幫助這些高風險人士及早作出預防,在未有併發症出現前好好作出健康管理,從而避免慢性疾病的出現。」 —— 香港著名內分泌及糖尿病專家陳諾醫生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調查,超過67%受訪者存在如高膽固醇、心臟病或中風等健康風險,但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精準健康管理動態監測」此跨界協作方案正正針對這一社會痛點,經臨床及專業機構驗證,安全有效,並有助市民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為公共健康及慢病預防帶來突破性發展。